“丝路瑰宝 国粹新颜——中国景泰蓝的前世今生”展览开展
2017-07-19 14:42:59 点击数: 来源:毕加企划部
7月18日,“丝路瑰宝 国粹新颜——中国景泰蓝的前世今生”展览在广州博物馆专题展览厅开展,展览共展出两馆馆藏景泰蓝精品近80件,集中展现了景泰蓝这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嵌珐琅”,是一种技艺源于域外却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大放异彩的独特工艺品。工匠们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接固定,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打磨平滑,最后烧制而成。掐丝珐琅工艺传入中国始于元朝。明朝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人们统称“景泰蓝”。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工艺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广州工匠率先吸收了欧洲画珐琅工艺,生产出许多中西合璧的精美的珐琅器。除了远销海外,广州生产的画珐琅还进贡朝廷,宫中称之为“广州珐琅”。清代的广州不仅有较成规模的画珐琅作坊,还向朝廷输送优秀的画珐琅匠人以满足皇室需求。特别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画珐琅作品在造型、釉色、纹饰、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古老的景泰蓝工艺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匠人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洋并举,借鉴利用,除了推出大量传统器型的作品外,还依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开创风格各异的新产品。
本次展览由“流光溢彩景泰蓝”和“国粹新颜焕生机”两大部分组成,时间段从明代到现代,内容涵盖了景泰蓝的历史、制作、风格流派变化以及现代工艺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广州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铜錾胎珐琅金鼎曾作为代表广州最高制造工艺水平的贡品进献清廷。其通体饰有红、黄、蓝、绿、白五色花纹图案,以黄色细弦纹为底,肩饰绿色如意纹,腹饰蝠云纹及团寿字,纹饰图案寓意“福、禄、寿”,腹外底有“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方款,器物整体造型精美华贵、富丽堂皇。
廊坊博物馆展出多件现代景泰蓝工艺作品。其中“喜庆富贵瓶”造型简洁流畅,挺拔向上,充满朝气。作品的纹样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有寓意吉祥的牡丹、凤凰、绶带、喜鹊和玉磬,主体花纹为一株寓意大富大贵的牡丹花。几只寓意健康长寿的绶带鸟,围绕着牡丹歌唱飞翔,三只绶带背负玉磬从天而降。作品的背后几只喜鹊围绕着象征美丽、幸福、吉祥的凤凰迎面飞来,为人们带来富贵长寿、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开展当天,广州博物馆还特别邀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珐琅制作工艺项目代表传承人杨志峰先生现场演示广州珐琅制作工艺。荣获“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团队)称号的AIESEC国际志愿者团队参与了此次活动,并亲手体验广州珐琅制作工艺。
本次展览由广州博物馆、廊坊博物馆联合举办,展期持续至2017年10月22日。
毕加展览,11年专注艺术展展台设计搭建、艺术展位设计搭建、设计制作经验丰富,资深设计人员20余名,制作工厂10000余平,360度全方位打造您的展位,1000余成功案例。
找展览设计搭建公司,就找毕加。毕加展览,毕加展览为您提供专属于您的展台设计方案。